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文化

中华吕氏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艺术

养猪

时间:2025-05-11   访问量:1134

每当路上遇到运猪的货车,俩闺女总是稀奇地张望,看着一头头挤在铁笼里的猪,她们表示既好奇,又觉得心疼。看着她们,我想起“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这句俗语。我没有考究过这句俗语从何而来,但是现在很多孩子,甚至很多年轻人却是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
我们小时候和现在不一样,当年是很少吃猪肉,经常见到猪在跑。不能说是养猪专业户,可大多数农村孩子都是要帮家长养猪的,至少我也是这样。
小时候,父亲那点微薄的教师工资,不足以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我感觉大多数都是靠母亲种田、养猪来支撑。那时候养猪并不是喂猪饲料。夏天主要各种野草,秋冬天大多数以山芋藤、煮山芋为主。
当时我们兄妹仨都很小,不能作为劳动力来使用,主要是父亲割猪草。我很清晰地记得,夏天早上,当我们刚刚睡眼蒙眬地醒来,父亲已经背着满满一竹篓的猪草回到家了。我记得母亲切猪草来拌猪食时,一边使劲地往竹篓外拽,一边说:“这塞得满满当当的,都要拽不动了。下次少割点……”现在想来,父亲一定起得很早,在满是露水的田间丝毫不敢停歇,四处寻找,才能找到那么多猪草。与其说他用自己沉默且笨拙的方式去帮母亲养猪,不如说他在尽全力养育我们兄妹三人。
等我们略微大一点,可以完成割猪草的任务了,我和姐姐就理所当然地承担下来。小时候割猪草倒不是让我觉得负担很重,因为我是最小的,我的姐姐始终是我们兄妹三人当中默默承担最多的那一个。一般是放学回家或者周末,几个人约好了去某块地汇合,我带着专属自己的小竹篮和小镰刀,和一群小姐妹开开心心地出发。我记得每次我都是收获最少的,小伙伴总笑着说:“你这几根草,才盖住竹篮底,还不够猪一口吃的。”我也跟着笑起来。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割猪草的时候挑三拣四地,只选择割一些很嫩的草呢。现在想来,我选择的知己也只有三五个,应该是性格使然,就是来源于自己小时候就有的“宁缺毋滥”思想。
“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大事,养猪虽没这么复杂,但是对于猪的吃和住丝毫不敢马虎,毕竟让猪吃得好睡得好,才能养得好。
一开始我家的猪圈是泥土堆砌的圆锥体,上面搭一些茅草,也算是原生态了。但是夏天太热,我们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隔一小时左右就提几桶冷水倒进猪圈前面的坑里,给猪“打水汪”——防止猪中暑。大热天,我们满头大汗地提供冷水给猪洗澡纳凉,这“工作”足以让现在的孩子害怕抑或好奇。但是我当年最害怕的是——猪跑出猪圈。因为猪圈没有院墙,一般都是用麻绳扣住猪的一只腿,另一端扣在一根柱子上。有时候不知为什么,猪挣脱了麻绳,满身泥糊糊的跑出去,撒欢一样的四处转。我就得跟在后面追,我越追,猪跑得越快,我急得直跺脚,赶紧跑去喊来正在干农活的妈妈帮忙。那时候我甚至想让猪跑走算了,那样我就应该不需要割猪草,也不需要提水给它打水汪了。但是我妈最终还会想办法把猪牵回家扣起来。现在想来,万一真是跑丢了,估计我妈会很心疼,应该和丢钱一样难受吧,毕竟都指望这养了一年的猪来置换年货呢。
再后来,家里条件也略微好一些,终于和大多数人家一样,给猪盖了新猪圈,红砖墙,水泥院,还有铁栅栏。我再也不担心猪跑出猪圈了,但是夏天割猪草和提水给猪“打水汪”这些事还是必须做。
养猪最关键的是年关杀猪卖猪肉或者是去镇上卖猪。我爸妈一般是赶集去卖猪,真的是走路赶着猪去镇上的七八公里外的集市。我有时候也会跟着去,看着猪一扭一扭地往前走,我突然觉得有些不舍,爸妈也不说话,默默地赶着猪,或许他们心情更复杂,不知道能不能遇到好的行情,不知道这头猪能不能让我们一家过个肥年……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爸妈也不再年轻,终于不需要辛苦养猪贴补家用。但是关于养猪的记忆却挥之不去,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某一个下雨天,在雨中想办法把猪赶回猪圈的那个小女孩,甚至想回去安慰一下当时无奈又无助的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几乎都是大户集中养殖,应该不会再有孩子经历我们小时候的养猪体验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带着笑或是流着泪,都是对自己最真实的回首,也是自己想回却再也回不去的美好童年。但愿无论过往如何,我们都能珍惜属于自己的现在。不回避过去,不妄想未来,只活好当下。(吕永久 13515179096)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白酒飘香 岁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