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文化

中华吕氏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文献资料

吕昌龄《雪村诗草》序言的文学价值及历史意义

时间:2025-05-11   访问量:1175

据民国沭阳县志载,邑人耿澐撰《雪村诗草》六卷乡贤吕昌龄为之作序言

序略谓:雪村之诗,深于《三百篇》而得其性情之正。 故读其集中《近况》《奉母》《恭纪》《汤工》《寿内》《哭兄》《哭友》《哭子》《忆亡》诸篇,可以生孝慈之心焉,可以笃忠爱之意焉, 可以敦友于之好焉,可以调琴瑟之和焉,可以固金兰之契焉。其他 吟风玩月,垂钓赏花,怀人写物,对酒陶情之作,其寄慨也远,则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其寓讽也微,则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戒焉。 而其格律之谨厉,词色之浓淡,神韵之缥缈,则在阅者自领之,而得性情之所在也。

 2025-05-09_085302.jpg

(张汉乐版《点校民国沭阳县志》截图)

据查阅沭阳历史文化学者张汉乐先生所著点校民国沭阳县志》,吕昌龄(字寿祺号仁山,岁贡生)生于1735320,卒于1813813。是迁沭吕氏《吕氏族谱》的创始人。据记载,昌龄公性静好,终身与诗书为伴,其虽才学高深,却不贪慕荣华功名,被誉为“诗痴。他年届80,仍手不释卷,并手抄四书五经,详加训诂,惠及后学。昌龄公至晚年避居韩山吕庄,自署仁山老人。与同县耿澐、汪星源,海州周崇熏,山阳金梅余等诗人结为至交好友,被世人称为“松窗五友”。

2025-05-09_085319.jpg

(吕昌龄像,载《沭阳吕氏族谱》)

张汉乐先生曾说“读史如断案”,如今,从《沭阳县志》上抽丝剥茧,可见吕昌龄与耿澐相交甚厚,对其作品也是非常了解的,也就有了他对耿氏诗作的全新认知。昌龄先生认为,耿氏之作,比《诗经》更深邃,且能体现性情之纯正。因此,读他诗集中的《近况》《奉母》《恭纪》《汤工》《寿内》《哭兄》《哭友》《哭子》《忆亡》等篇目,可以让人心生孝慈之情,坚定忠爱之意,增进兄弟之谊,调和夫妻之乐,巩固朋友之交。至于其他吟咏风月、垂钓赏花、怀念故人、描写景物、饮酒抒怀的作品,其寄托的感慨深远,往往一篇之中再三表达;其讽喻之意含蓄,使言者无罪,而闻者足戒。至于其格律之严谨、词采之浓淡、神韵之缥缈,则需读者自行体会,从中感受其性情所在。  

耿澐字晴湘,庠生。他学识渊博出众,著有《雪村诗草》,性情闲适而胸怀高远,内心深谙道家真谛。澄江人朱黼曾为他的诗集作序。耿澐交友广泛,与徐抡元交情尤为深厚。徐抡元,字维斗,也是秀才出身,曾任《永乐大典》编修馆的誊录官,后经考核调任成都府经历(掌管文书的官职)。因职位裁撤,改任宁远府经历,又调任蓬溪县丞,后升为威远知县。当时正值清廷平定金川之战,他被加授五品官衔,负责督办拉江等地的军粮事务,最终因劳累过度在军中去世。徐抡元为人机敏通达,才华出众,为官期间减轻百姓劳役,提倡节俭,善于肃清盗匪,平反冤案。他去世后灵柩需千里运回乡安葬,沿途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自发捐助路费。经张汉乐先生考证,《唐州志》所载耿澐的《雪村集》中收录有《哭徐兆魁诗》,徐兆魁就是徐抡元。

由此可见,《雪村诗草》影响深远,李秉锐序中国清朝政治人物,广西桂林临桂县人,曾为台湾民主国军务大臣略谓:晴湘先生(耿澐)酷爱杜甫诗,潜心钻研,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集杜甫诗句为词,风格清新俊逸,又兼具浑厚深远之致。其文辞与性情相得益彰,有“裁云缝月”之妙,堪称绝顶高手。由此可见,杜甫诗中本就蕴含词体之特质,而晴湘在千年之后将其发掘。倘若置身楚江巫峡,或清簟疏帘之下,白日放歌,晴窗细品,再配以音乐演奏,必能感受其悲壮苍凉之韵,宛如天籁。若以词论之,其成就未必在李白之下。晴湘为“浣花”(杜甫)独开新境,使原本无词的杜甫“有词”,杜甫得晴湘,可谓再无遗憾。甚至可以说,这部作品足以填补“浣花”之缺憾。  

从序言里,还得出在那个时代,沭阳当地有一个饶有兴趣的文学现象——集诗。集句诗在宋代已盛行,但耿澐的集杜词更进一步,不仅展现对杜甫的尊崇,也体现文人“以故为新”的创作智慧。耿氏对诗歌技艺的极致追求《集杜诗》《集杜词》可以得出,此集并非简单拼凑杜甫诗句,而是以全新方式重组,使其兼具“清新俊逸”与“浑涵汪茫”的风格,展现杜甫诗中的“词体”可能。这就是李秉锐将其与李白(青莲)相比,认为其词作成就极高,甚至填补了杜甫无词的遗憾,体现对耿澐创新性的高度肯定。

吕昌龄对耿澐诗歌的赞誉,也折射出古代文论对诗歌功能(教化、抒情、讽喻)和艺术性(格律、神韵)的双重重视。耿澐的集杜词被视为对杜甫的创造性继承,甚至被赋予“补杜甫之缺”的意义,可见古人对经典的重释与再创造具有极高价值,也可以折射出沭阳当时的文化风貌。故而,吕昌龄之序,具有深刻的文学内涵和历史意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沭阳吕府莱园赞助修建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