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网

中华吕氏文化

中华吕氏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族谱文化

说家谱—家之重宝、国之祥瑞

时间:2025-08-28   访问量:1029


说家谱—家之重宝、国之祥瑞

 

吕继增

此生有幸,居然以沭阳吕氏子孙,能两次见到续修家谱。更是我们吕氏家族之幸;幸亏出了几位孝子贤孙,能在烽火边天、兵荒马乱的数十年岁月里,冒着绝大危险,把民国十二年老家谱保存至今,才得有所依据,进行续修。这是我族后人应该永久铭记的大事。

说家谱是家之重宝、国之祥瑞,要有所依据。现在略述我的一些看法,供给宗亲参考。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极其重视家族发展,称为“香火传承”。表面看,很可以说是迷信、封建;往深处想,家族发展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具的本能,也就是天性,不该诬指乱赖,恶语相加。再看从清朝末年起,中华民族外侮内患,连年不断,这百来年里,人们是怎么样活下来的、是怎样维持住这民生秩序和民族尊严的?各地以家族、宗祠为中心的自然凝聚力,可是有莫大贡献呢。饮水思源,绝不可忘。要知道这些年代的历史,我们沭阳吕氏也有出力助财,奉献生命的参与呢。

    民国初,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 “北京人”遗骨,成为轰动世界的大事。其中的意义是跟世界共同的“先到者占此地开发,就地为主,”观念连通一气,北京人的子孙就此正当地继承和保有了中华大地,在这块大地上不断开发和建设,才能有今日的繁盛中华,我们便是在沭阳,海州这一代就地开发的吕氏子孙。证据是土地、村落、祖坟、社会,还有家谱。遗憾的是:祖坟制度,旧的消失了,以后不会再有“周口店发现”,而应该继起的“公共地宫制度”迟迟不来,这珍贵的家族史、民族史典籍(家谱)可要好好保持,代代修编,那样就让祖先安隐于天,子子孙孙永续于世,礼记檀弓篇所谓“生于斯、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正是这样的。

    我们这世界,各民族有个共同的天性,可以称为“自然律则”,那就是男孩女孩出世以后,由父母抚养教育,成人后男婚女嫁,就业成家,这是家族制度,其中亲恩祖德,世代相袭而且扩散,就有了宗族文化。主要都是恩义相结,自然而然,经常在家族兴盛时,会出现“义学、义田、义倉”,那是由家族推向乡邦的民生组织活动。我们沭阳吕氏本有宗祠祠堂,毁于抗日期间,那就是这种民生活动的出发点。世所艳称的蓝田吕氏、宁陵吕氏、苏州范氏等等,更是肇啟自唐宋之间,成为宗族典型,国家人口品质的保证。

幼时,先父先母在除夕、清明、冬至等大节日,必有端肃的家祭,那时沭城宗祠大祭已因日冠盘据,无法举行,但长辈言谈之中,还是让晚辈知道一些祭祀原则,例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神是祖先,祖先五代牌位,供在神龛里,更先更多在家谱里。故宗谱地位跟牌位是同等级的。

成年后,少回家乡,读了礼记,更怀念故乡。在“祭义”篇,说到祭祀之后分肉,地位高的分到骨头多,晚辈低阶却分到大肉大油,那是恩自下起,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原则。又说到祭有“十伦”,那可是更谨严的家族民生制度,人人承担着家族劳动责任、也受到家族共同保障,公平、科学、有情、有义,代代传承,朝庭里有了这些家教熏陶出来的干部,讲到大政方针,一脉相传:族无弃子、国无弃民。要是把各姓家谱跟国史对照着看,那就会更能体会国之本在家,家家以民生为本的道理。

    家谱里必记婚姻,依“礼记”说:“婚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把两家族的好文化传承,并到一起来),上以事宗庙(让祖先宽怀),下以继后世也(家业和文明有传承),故君子重之”。过去家谱中对婚姻方面的亲家资料记得不多,可能是一来为了妯娌婆媳比较门户高低,影响了家庭和谐,二来也避免意外的官事牵连。盼望以后社会进步,这些顾忌消失,家谱能更发挥社会亲睦作用。

    从法里来看,民族法促成国家国结,婚姻法促成家族美满、后裔昌盛、劳动法促成社会平等、国家富强,财产法促成经济繁荣、民生乐利,国防法促成生命的意义与世界和平,而继承法促成国族永续。这些,基本上是由各家族成员承当起来的,从家族纪緑(家谱和家乘)上可以得知其详。

继增湖海漂泊,不学寡文,对于沭阳宗亲,殊少连系,实多愧怍。此次修谱,在台者以述皖最为热忱,在沭者则有善庭兄及若干任事者,虽未见面,心实相通。篇末有不能巳于言者;今后世界,生存竞争恐随全球化散布,历数百年而动荡不止。年轻人再无清末三两人下关东开荒,可在农业立足;亦无西方爱迪生以售报小孩致力科技发明,而得在工业界生存;此等机会,将因人性“物化”而消失。无论为个人谋、为集体谋,这自然形成的亲族,方才是确手不可拔的依赖。家谱,是我们的生存纪绿,我们的生命在其中闪耀,敬此为宗亲述之。


上一篇:沭阳吕氏族谱第三版增修说明

下一篇:沭阳《吕氏族谱》第四次修谱纪事